AI备案申请提交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分为资质初审、线上二审、线下核查、线上终审,历经3~4个月左右的时间,万一资料被驳回修改,时间还会延长。⚠️ 最好找法务或律师把关,同时公司内部准备好产品流程图。⚠️ 额外提醒一下,如果是是用第三方大模型API的公司,需要补充提供第三方技术佐证材料。
AI备案实操流程
最近很多朋友在苦恼AI算法备案这件事。
很多AI创业公司对AI算法备案不了解,甚至有人还搞不清楚做AI应用产品是否需要做算法备案,本文希望给大家一个解读。
为什么要备案
和医生执业执照或律师从业资格证类似,从事AI相关业务,必须拿到资质:未取得人工智能应用备案资格者,是不得向全社会开放,亦不得收费或进行商业化的。所以对于AI企业来说,AI算法备案就是你做AI产品的“营业执照”。
因为近期进行了AI算法备案,所以分享一些我们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AI算法备案相关法规
2022年12月11日,《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首次发布。
提到: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履行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
2023年7月13日发布并于8月15号正式实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再次明确算法备案一事。
💡 说明:虽然两份法规时间不一样,描述也有不同,一个是深度合成算法,一个是生成合成算法,但是在备案系统里,这两被归为一类,就是同一个东西。
备案流程
🔗 登录算法备案官网:https://beian.cac.gov.cn/
💡 说明:AI算法备案分为两步:
·
第一步是公司主体备案,
·
第二步才是产品及算法备案。
公司主体备案
公司主体备案稍微简单一些,按规定提交好资料,写好《算法备案承诺书》和《落实算法安全主体责任基本情况》,1个礼拜左右就会有审核结果。
AI算法备案
当通过公司主体之后,就是算法备案信息登记。⚠️ 最大难点就是材料非常复杂,请做好足够心理准备
⚠️ 这块需要注意AI算法是有角色区分的。分为「服务技术支持者」和「服务提供者」。
后续的材料需要根据备案系统要求挨个填就行。
⚠️ 备案流程其实并不复杂,最大的难点在材料的准备和内容填写规范上,需要有足够耐心,稍不留意要么不知道如何填写,或者填写有误就会被打回重写,所以最好找有做过备案的人员协助,以免影响进度。
提交完成之后。就静静地等待。
⚠️ 一般情况下,分为资质初审、线上二审、线下核查、线上终审,历经3~4个月左右的时间,万一资料被驳回修改,时间还会延长。
当你通过的时候,会给你发短信通知,且产品也能获得唯一的备案编号。
总结
以上就是是AI算法备案的的简化版流程。具体操作和准备的材料以及填写的内容要求可能会比较复杂甚至令人抓狂,而且很可能会反复驳回重新申请,所以最好找有过实操经验的团队协助办理。
毕竟,目前国家对AI合规监管很严格,一定要有合规风险意识,最好不要心存侥幸,一定要拿到备案以后,再考虑全面开放以及商业化事宜,一旦触碰红线后果可能比较严重。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做AI产品这块的朋友有一些了解。
⚠️ 特别提示
⚠️ 需要注意AI算法是有角色区分的。分为「服务技术支持者」和「服务提供者」。
以智谱AI举例: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是公司主体,GLM-130B是大模型,本身不是任何产品,这就是服务技术支持者,给别的产品做支持的。
而ChatGLM(现在改名叫智谱清言)产品是一个APP,是GLM-130B这个大模型的产品应用,这就是服务提供者。
而一些小企业,接别人大模型的API,在这个API之上做自己的AI应用,这也就是服务提供者。
而后续的材料这块就不方便多说了,根据备案系统要求挨个填就行。
⚠️ 该找法务把关的就去找法务,该要产品流程图的就去画产品流程图。⚠️ 额外提醒一下,如果是是用第三方大模型API的公司,需要补充提供第三方技术佐证材料。
并且在8月15号之后,新规中第十五条:
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公布处理流程和反馈时限,及时受理、处理公众投诉举报并反馈处理结果。
⚠️ 这一条很容易被忽略。一定要在产品上做一个投诉举报的功能。
福利:AI备案实战宝典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与科技创新研究室,牵头成立备案工作室,将于10月14对外进行一次备案实战闭门分享会,我们也有幸成参与协办,AI模型及应用企业可以报名参加:
相关资源
·
算法备案官网:https://beian.cac.gov.cn/
·
参考:数字生命卡兹克《聊聊AI产品做算法备案这件事》https://mp.weixin.qq.com/s/_cyQFT4gSQaaJ_CwkKmO8w
·
GRC风险与合规指南:《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点
出自:https://mp.weixin.qq.com/s/0-h-wcEWJEC86IeItxla3g